静待水到渠成

产品实习之确定你的实习意愿

最近将近暑假,身边有不少同学开始找实习,因为问我的人比较多,所以干脆把我的一些个人心得记录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鉴于我个人的两次实习,一次是在百度贴吧做产品运营实习,一次是在腾讯微视做产品策划实习,都属于大公司的产品实习,所以我的心得自然也局限于此,请自取所需,不要盲信。

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经验:
第一,确定你的实习意愿
第二,如何寻找实习机会
第三,如何更好地在实习中成长

这篇文章讲的是第一部分:确定你的实习意愿。

为什么要先有这一步呢,是因为我跟不少同学沟通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对互联网pm其实一无所知,之所以想找产品实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原因:

  1. 自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试图通过多尝试去发现自己所爱;
  2. 觉得pm很火而且“传说”不需要技术门槛,比技术类容易进,所以想找产品实习。

第一个原因,其实是发现自己所爱的很浪费时间的一个方法。
了解一个职位虽然确实只有亲身体验才最有感受,但是有些职位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直接排除!
不要觉得自己才研一,还有时间,其实真正体验一个职位3个月的时间是不够的,至少也得半年。这么算来,到研二暑期实习前你最多能体验两个职位。盲目地尝试一次就少一次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几年产品热的误导。
如果你只是为了不从事技术工作而去做产品,本身并没有对产品的爱,那你不仅做得不开心也做得不好!
何况现在产品人员已经不再稀缺,产品实习绝大部分都只是招产品运营类而非产品策划类。固然产品运营类确实门槛低但却一般比较累,一个对产品无爱的人去做产品运营类实习,很难能理解产品运营的价值,很难能在琐碎的可能偏编辑的运营实习工作中注意提高自己的产品sense,这样的实习意义并不大。

我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利用每次实习,而不是盲目地去实习,所以建议大家通过排出自己的实习职业list来确定自己对具体某个职业的实习意愿。
首先,把你听说过的自己不排斥的自己有能力去做的职业都写下来,可以参考下你的学长学姐们的就业方向。
然后,请自行通过知乎等网络途径大概了解该职业的工作内容,形成理论认识;同时跟该职业的前辈们虚心真诚地请教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一个很好的了解方式是了解该职业一天24小时的大概工作模式,从上班到下班做的事情,下班后同事间的联系和活动都要了解下。
最后,通过上述理论兼现实的认识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等条件和自己的意愿从中选出为数不多的职业(实在不知道自己的意愿的可以用排除法缩小范围,至少保证不做自己讨厌的职业)。之后再按照你的意愿排个优先级,这就是你接下来去实习了解的职业list。

在此,还要多嘴一下,请不要用"我不认识这个职业的学长学姐"等任何借口来回避自己的不努力!一个真正想做成一件事情的人是会找到各种抵达的路径的!请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不要怕丢脸!

另外,每个人的职业意愿list应该是比较符合自己的性格能力优缺点的,而且可能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
很可能一条新的信息就会颠覆你之前的所有结论!比如我本科的时候是计算机学院的,而且参加了各种编程比赛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按理我应该会成长为一个码农,但却在与微软的一个学长聊天时第一次听说了产品经理这一个职业,然后在经过寒假一个月的了解决定去尝试相关的实习,并最终走上了产品之路。

不要担心你现在还没找到所爱,可能下一个拐角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就能让你遇见心中的爱;
不要畏惧改变,人生本来就是个试错的过程,我们有着年轻的资本,就要尽力去寻找自己内心所求,即使要沉没成本;
但也请不要盲目地低效率地寻找,请以你所能做到的最高效的方式找到你喜欢的那个职业,然后在这个职业上去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列出职业意愿list也只是我自己的小方法,你可能有更好的办法。
但无论如何,无论你决定去做哪个职业的实习,请确保对该职业有所了解,请确定自己想去尝试这个职业并有可能把它作为自己之后正式的工作!
要不然你的体验将会是不全面而且无效的,很可能你绕了一圈发现自己还是哪个都不喜欢,而且这个"不喜欢"很可能跟一开始的"不确定"一样都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了解该职业!

Comments